时间:2022-03-01 来源: 浏览量:
1.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研究教学计划,明确本课程在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,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,处理好与选修课,后续课之间的衔接。
2.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,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,掌握本课程在“双证教育”中的教学目的、体系范围和基本内容。掌握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。
3.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,本课程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把握好。同时要把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、结构体系、能力培养、实践性教学等理顺。要广泛阅读有关文献资料、教学参考书,使教学内容先进、科学、现代化,紧跟本专业科技发展的前进步伐。
4.编制好课程进度计划表(授课计划),对课程的理论教学,实验、实习实训的学时分配要合理,基本保证理论与实践性教学比例1: 1,其教学内容原则上以每2学时为一单元进行安排。每期应安排有2-4学时的机动和复习时间。授课计划应一式两份,其中一份留教师本人使用,一份交教务处留查。
5.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,做到因材施教。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,选择适当教学方法,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。做好教学模型、标本、图表、投影片、幻灯片、多媒体课件、演示实验等的准备工作,并使教具、仪器、设备处在完好状态,直观教学效果好。
6.备课中要始终围绕本专业“双证教育”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,教学中始终贯穿教书育人的思想。
7.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,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,不论新、老教师课前必须认真撰写教案,凡上课没有教案者,均作为严重教学事故处理.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,必须突出重点、难点,保证知识的实用性、系统性、先进性。
8.教案的书写要工整、规范,要反映出教学结构和主要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手段。各章节、实验实训教学中的重点、难点要明确。要注明授课日期,认真填写课后小结和教学效果反馈记录,以便不断积累教学经验。
9.主讲教师必须备有超前两周的教案,教案要求常备常新,对其课程讲过多遍的并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主讲教师,其教案可以相对稳定,但每次都要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、新技术等予以充实和修改。